微博技术平台上短小而丰富的评论有效拓展了新闻评论的时间和空间维度,由此可见。不只仅在话题选择上,网络新闻评论的传达过程中,也可以全程全方位地提供新闻信息,有力地推动了新闻评论的多元展开。
2010年,微博上。微博可谓红遍大江南北,两会微博、微博直播、微博议政、官员微博、微博打拐…微博虽微,其势不微,有人称2010年为中国的微博元年”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突破6500万个,2011年初将突破1亿,201120122013年底,这一数字将分别有望突破1.5亿、2.8亿、4.6亿。①
博主不必仔细斟酎评论标题是否标新立异,论据是否充分翔实,论证是否严密逻辑,结论是否铿锵有力,而是用最简单的句子将最想说的话写下。短小精悍、简洁明快是微博评论的语言特征;不论是资深评论员还是专家学者,精英还是草根,任何人都可以对某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微博的这种门槛低、传达速度快、语言简单明了等优势,使得网络新闻评论向大众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价值日益凸显。
打破激进评论话题议程设置模式带来多元话题信息。
新闻议程的价值排序是由编辑根据编辑方针和专业知识做出判断并决定的头条新闻往往被认为是最有讨论价值的话题。网络新闻评论兴起后,激进媒介。一定水平上打破了激进媒体的这种单一话题设置局面,然而仔细研究网络媒体的评论来源,就可以看出:网络原创文章一般仅为1/3甚至更少。而要真正成为舆论引领者,网络必需有更多原创的适合网民浏览阅读的评论。②
只要你注册一个微博账户,微博崛起的时代。就可以无限制地吸收和发表各种看法。巨大的迅捷的多元的信息传达为新闻评论带来了丰富的话题来源。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大家现在讨论最热烈的话题是什么?最好的答案来自网民。微博首页的博主和博文排序,就是分别通过粉丝关注度和点击率来排列的受众并不像过去那样主动接受媒体的议程设置,而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激进媒体的新闻评论,相比之下。一厢情愿地将设置好的议题娓娓道来,以自以为是姿态和口吻强行推销给受众,如报纸电视中的新闻评论。而微博带给受众的议题,即时的生动的大家正关心的新闻。这些新闻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来自大家生活和心灵中的话题,与广大网民息息相关,而且是多元的丰富的灵活的③ |